新闻  |   论坛  |   博客  |   在线研讨会
MPEGl和MPEG2数字视频编码标准(II)
tvb2058 | 2007-12-13 14:17:02    阅读:2094   发布文章

(B)条件再补给

MPEG1编码算法所支持有一个基本特点是,如需要时(即与 前帧同一个宏模块相:比,宏模块内容已有变更时),可以在解码器 中更新宏模块的信息(条件宏模块再补给)在较低比特率要实行 规频序列的有效编码的关键,是选择合适的预测模式,以实现条件 再补给,MPEG标准主要区分有三种不同的宏模块编码类型(MB 类型): 跳跃MB:来自前帧的预测,运动矢量为零。根本无宏模块信息被进行编码,及被传送至接收机。 帧间MB:根据前帧,采用运动补偿预测。传送MB类型及MB 地址;如需要,也传送运动矢量、DCT系数及量化步长。 帧内MB:根本不采用来自前帧的预测(仅仅采用帧内预测) 仅仅向接收机传送MB类型、MB地址、DCT系数及量化步长

(C)特殊的存储媒体功能

为了从存储媒体中存取视频,MPEG1视频压缩算法设计成能 支持一些重要功能,如随机存取有及快进(FF)和快倒(FR)重 放等功能。考虑到对存储媒体的需求比及进一步探索运动补偿和运 动内描的优越性,由MPEGl引入B图像(双向预测测/双向内扫图 像)概念。这一概念示于图8,对象为视频序列中的一组连接图像。 图像有三种类型:帧内图像(I图像)编码时,不参照视频序列中 的其它图像,已在图4中介绍过,I图像允许存取点进行随机存取, 并对比特流进行FF/FR功能,不过只能进行低压缩。帧内预测图 像(P图像)编码时要参照挨差最近的前一个已编码的I图像或P 图像,通常采用运动补偿,以提高编码效率。由于通常用P图像作 为参照物来预测未来帧或过去帧,故P图像不提供用于随机存取或 编辑的合适的存取点。双向预测/内描的图像(B图像)备用过去帧 和未来帧作为参照物。为了实现高压缩,可以依据挨得最近的过 去、未来的P图像或I,图像,来实施运动补偿。B图像本身永不会 当作参照物来加以使用。 图8在MPEGl视频序列中所采用的I图像(I)、P图像(P) 和B图像(B),依据两个最近的已编码帧(I图像或P图像)采用 运动补偿预测,可以对B图像进行编码。为了适应不同应用的需 求,视频序列内图像编码类型的安排具有灵活性。图中指出了预测 的方向。 使用者在安排视频序列中的图像类型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,以 适应各种不同应用的需求。作为总的原则,仅仅采用I图像(IIIIII.....)编码的视频序列,具有最好的随机存取、FF/FR和编辑功 能,但只能实现低压缩。已编码的,带有一个常规修正的I图像及 无B图像的序列(即IPPPPPPIPPP......),能实现中度压缩,具 有一定程度的随机存取及FF/FR功能。所有这三种图像类型的结 合,如图8中所示(1BBPBBPBBIBBP......),能做到高压缩,具有 较好的随机存取和FF/FR功能,但大大增加了编码延迟时间。这 一延迟也许在一些应用场合是不允许的,如视频电话、视频会议 .

(D)速率控制

MPEGl编码算法所支持的一个重要特点是,通过调节量化 DCT系数的量化器步长(sz)(见图5),为了满足特殊应用的要 求,可以调节比特率(因而也调节了再现视频信号的质量) DCT 系数的粗量化能对具有高的视频信号进行存储或传送,但会产生较 大的编码人工产物,这取决于量化等级 MPEGI标准允许编码器 为每一个已编码宏模块选择不同的量化器值——这样,可以对需要 改进画面质量的位置上分配比特,具有很大的灵活性。另外,还能 产生常量和变量比特率,用于压缩视频的存储或实时传送。 压缩的视频信息从实质上来讲本来就是可变的。通常是由连续 视频帧的变化的内容所引起的,必须对由编码器产生的可变比特流 缓冲于视频缓冲器中,如图5所示。进入到编码器VB的输入在时 间上是可变的,而输出是一个恒定比特流。在解码器,VB输入比 特流是恒定的,用于解码的输出是可变的 MPEG编码器和解码器 采用同样尺寸的缓冲器,以避免产生再现误差。 编码器中的速率控制算法,依据视频内容和活动程度,调节量 化器的步长(SZ),以保证视频缓冲器永不溢流——同时,应保持 缓冲器尽可能的满,以尽量提高画面质量。理论上讲,采用大的视 频缓冲器,可以避免缓冲器出现溢流现象。然而,除大型缓冲器价 格昂贵外,对于要求在编码器与解码器之间的延迟小的应用场合,大型缓冲器还存在另外一些缺点,如对话或视频的实时传送。如果 由于采用了视频缓冲器来产生一个恒定的比特率输出,编码器比特 流是平坦的,那么在编码处理跟在解码器视频再现时间之间就会引 入一个延迟。通常,缓冲器越大,所引入的延迟时间越长 MPEG已规定了最小的视频缓冲器的尺寸,它需要获得所有解 码器运作的支持。该数值等同于VB尺寸的最大值,编码器用它来 产生比特流。然而,为了减少延迟或编码器的复杂性,在编码器选 择一个虚拟缓冲器尺寸值是可能的,该值比需要得到解码器支持的 最小VB尺才要小。在发送视频比特流之前,先将该虚拟缓冲器尺 才值传送给解码器。 用于压缩视频的速率控制算法不属于MPEG—1标准,这就留 给实施者去开发有效的战略方法。应着重指出:制造厂商以指定比 特率去压缩视频所选择的速率控制算法的效率,对在解码器再现的 视频的可视质量有非常大的影响

(E)隔行视频源的编码

用于MPEG—1的标准化视频输人格式是非隔行制。然而,对 MPEG1来讲,隔行彩色电视(525行,29.97帧/每秒及625行, 25帧/秒)编码是一个重要的应用。基于隔行源到逐行中间格式的 转换,MPEGl已对Rec.601数字彩色电视信号的编码提出一个建 议。从本质上讲,只对每一个隔行视频输入帧中的一个水平二次取 样场进行编码,即二次取样顶(top)场。在接收机,根据已解码的 和水乎内插的奇数场,采预测偶数场,加以显示。在编码之前所必 须的预处理及编码之后所需的后处理,均在MPEGl国际标准文件 的信息附录中有详细叙述.

MPEG2标准:用于活动图像和伴音的 通用编码

世界范围的MPEGl正在开发一个重要的及成功的视频编码标 准,有关产品不断增多,并开始商品化。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标准 的通用结构,能支持广泛的应用及应用的特别参数。然而,在1991 年,MPEG继续它的标准化努力,进入第二阶段(MPEG—2),为 MPEG—l最初没有包括在内或尚未想到的应用,提供了一种视频 编码方法。特别是,已对MPEG—2提出一个要求,即它所提供的 视频质量,不能低于NTSC/PAL,最高应可达到CCIR601质量。 正在出现的一些应用,如数字有线电视分配、通过ATM的网络数 据库业务、数字VTR应用以及卫星和地面数字广播分配等,由于 新的MPEG—2标准化阶段结果提高了图像质量,均能从中受益。 已与ITU—TSGl5专家组(ATM视频编码专题)联合,开展了研 究工作。1994年,发布了MPEG—2的草案国际标准(与ITU—T H.262建议书相同)该标准的技术规格打算应具有通用性—所 以,该标准的目的在于,应有助于比特流在不同应用、传输和存储 媒体之间的互换。 从本质上说,MPEG—2可以视为是一组MPEG—1的最高级 编码标准,并设计或能向后跟MPEG—1相兼容—每一个MPEG —2兼容解码器能对有效的MPEG—1比特流进行解码。为了满足 多种不同应用的需求,许多视频编码算法被综合于单个句法之中。 为获得足够的性能和质量,MPEG—2已增添了新的编码特性,已 开发出来的预测模式,是为了支持隔行视频的有效编码。此外,还 引进了可分等级的视频编码扩展,以提供另外的功能,如数字电视 和HDTV的嵌入式编码,没出现传输误差时质量的缓慢降低。 然而,整个句法的实施,对于大部分应用来讲也许是不实际 的,MPEG—2已引进了“型”和“层”的概念,来规定设备之间 的一致性,并不支持整个句法的实施。型和层提供了定义句法子集 的方法,以及对特殊比特流进行解码所需的解码器功能。表2和表 3中表明了这种概念。 作为一般法规,每一个型定义一组新的算法,作为最高级组加在下一个型中的算法上。层规定了参数的范围,在实施中得到支持 (即画面尺寸、帧频和比特率)主型(MAINProfile)的MPEG—2 核心算法的特点是,对于逐行和隔行视频源均为非可分等级编码。 并希望:大部分MPEG—2实施过程至少应符合位于主层(MAIN LEvel)的主型,该主型支持数字视频的非可分等级编码,并拥有近 似的数字电视参数—最大的取样密度,每帧576行,每行720 个取样;最高的帧频30帧/秒;最高的比特率15Mb/s。

(A)MPEG—2非可分等级编码模式

在主型中所定义的MPEG—2算法,是MPEG—I编码方案的 直接扩展,以适应隔行视频的编码,同时保留了MPEG—1所提供 的所有功能。与MPEG—1标准一样,MPEG—2编码算法的基础 为通用的混合DCT/DPCM编码方案,如图5所示,并并入了宏模 块结构、运动补偿和编码模式,以便执行宏模块的条件再补给。图 8中所示的I图像、P图像和B图像的概念,在MPEG—2中全部保 留,以获得有效的运动颈测及有助于随机存取功能的实现。注意: MPEG—2单型(SIMPLEFrofile)中所定义的算法9基本上跟主型 中的算法相同,不一样的地方是,在编码器根本不存在B图像预测 模式。故B图像解码所需要的额外的实施复杂性和另外的帧存储 器,对于MPEG—2解码器来说不必要的,而只要求MPEG—2解 码器符合该单型就行。 场图像和帧图像:MPEG—2已介绍了帧图像和场图像的概念, 也介绍了特殊的帧预测和场预测模式,以适应逐行和隔行视频的编 码。对于隔行序列来讲,假设编码器输入是由一系列奇数(顶)场 和偶数(底)场所组成,而奇数场与偶数场在时间相隔—场的时 间。一帧中两场是分别编码的(场图像,见图9)在这种情况下, 每一场被分离成相邻的不重叠的宏模块,并对场进行DCT处理。 另一种方法是,将两场看成为一帧(帧图像),与一般的逐行视频 序列编码相类似,一起进行编码。在这里,顶场和底场的连续行就简单地汇合组成帧。注意:在单一的视频序列中,帧图像和场图像 均能被使用 图9场图像概念和可能的场预测举例。顶场和底场是分别编码 的。采用以那个前编码顶场为依据的运动补偿场间预测,来对每一 个底场进行编码。而顶场编码采用的是运动补偿场间预测,依据是 前编码顶场或者是前编码底场。这一概念可以加以延伸,以并入B 图像。 场和帧预测:MPEG—2已介绍了一些新的运动补偿场预测模 式,以便有效地对场图像和帧图像加以编码。图9中简单描述了这 种新概念的一个例子,这里出示的是一个隔行视频序列,只会有三 个场图像,不带B图像。在场预测中,是采用来自一个或多个前解 码场的数据,来对每一场单独进行预测的,也就是说,对于顶场来 说,测是根据一个前解码顶场(采用运动补偿预测)或属于同一 图像的前解码底场来获取的。一般来说,若场间根本没有运动时, 宁愿采用依赖于同一图像解码场的场间预测。采用哪一个参照场来 进行预测,这一信息随着比特流被发送出去。在场图像中,所有预测 均为场预测。 帧预测作出帧图像的预测,依据于一个或多个前解码帧。在帧 图像中,可以采用场预测,也可以采用帧预测;可以一个宏模块一 个宏模块地,来选择所喜爱的那种预测模式。 然而必须值得,颈测所依赖的那些场和帧,它们本身也许曾作 为场图像或者帧像,已完成了解码工序 MPEG—2已介绍了一些新的运动补偿模式,以便有效地探索 场间的时间冗长余度,名称叫做“双主”(Dual Prime)预测,运动补 偿基于16×8画面块。这些方法的讨论已超出本文的范畴。 色度格式:MPEG—2已规定了补充的Y:V:V亮度和色度二 次取样比率格式,以促进最高视频质量需求的应用。除了已得到 MPEG—1所支持4:2:0格式外,MPEG—2的规格已扩展至4:2:2格式,符合演播全视频编码应用的要求.

(B)MPEG—2可分等级编码的扩展

MPEG—2已对可分级性方法进行了标准化,这些方法所支持 的应用范围,已超出基本主型编码算法所支持的应用范围。可分级 编码的目的在于,在不同业务之间能提供互操作性,能较灵活地支 持具有不同显示功能的各种接收机。有的接收机既没有能力或者也 不要求再现视频的全部清晰度,那么就可以只对分层比特流的子集 进行解码,以较低的空间或时间清晰度,或者较低的质量,来显示 视频图像。可分级编码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可提供分层视频比特 流,它适合用于按优先顺序的传输。这里主要的难点在于,在出现 额道误差情况下,如基于ATM传输网络中单元的丢失,或地面数 字广播的同频道干扰,这时如何可靠地来传送视频信号。 能灵活地支持多种清晰度,这一功能对于DHTV跟标准清晰度 电视(SDTV)相互配合运作来讲十分重要,这里问题是HDTV接 收机应跟SDTV产品相兼容。对HDTV源进行了可分级编码,就 能实现这一兼容性,这就能避免很浪费地将两个单独的比特流分别 地传输给HDTV和SDTV接收机。可分级编码的其它一些重要应 用,包括视频数据库浏览以及在多媒体环境中视频的多清晰度重 放。 图10显示了多级视频编码方案的一般原理。这里提供了两层, 每一层支持着一个不同级上的视频,即将输入视频信号降级成为一 种较低清晰度视频(在空间上或时间上降低取样率),就能实现多 清晰度的显示。可对降低视频进行编码,进入基层比特流,这样也 降低了比特率。可用升级再现的基层视频(在空间上或时间上提高 取样率)来对原始输入视频信号加以预测。预测测误差经编码进入一 个增强层比特流。若接收机没能力或不需要显示视频信号的全部质 量,那就可以只对基层比特流加以解码,以再现降级的视频信号。 这里着重指出:如只对较低比特率的基层进行解码,那么最高清晰度视频的显示,质量也可能有所降低。对于每一层均分配有一个合 适比特率的视频,可以对其进行可分级编码,以满足传输频道或存 储媒体对带宽的特殊需求。这一功能被认为对于浏览视频数据库和 经不同网络的视频传输等业务是有用的。 在MPEG—2的标准化阶段,发现下面的想法是不可能实现的, 去开发一个通用的可分级编码方案,以适应已想到的所有各种应用 的需求。有些应用被限制于低的装置复杂性,另外一些要求非常高 的编码效率。结果是MPEG—2已对三种可分级编码方案进行了标 准化:SNR(质量)可量测性、空间可量测性及时间可量测性—— 每一种方案的目标在于有助于满足特殊应用的需求。这些可分级性 方法可将算法扩展到主型定义的非可分级方案。可以将不同的可分 级姓方法结合于一个混合编码方案之中,也就是说,将空间可分级 性和时间可分级性方法结合于一个混合层编码方案之中,这样,拥 有不同空间清晰度和帧频的各种业务之间的互操体性就能得到支 持。将空间可分级性与SNR可分级性相结合,就能够获得HDTV 与SDTV业务之间的互操作性,并对频道误差有一定的恢复功能 MPEG—2句法最多可支持三个不同的可分级层。 空间可分级性已经开发完成,以便在接收机显示不同的空间清 晰度—从基层能够再现空间清晰度较低的视频,这一功能对于许 多应用均是有用的,包括对HDTV/TV系统采用嵌入式编码,这样 就允许从数字TV业务向具有较高空间清晰度的HDTV业务过渡。 这一算法的依据是用于逐行扫描画面编码的一种标准锥形方法,空 间可分级性能够灵活的支持很宽范围的空间清晰度,但给主要编码 方案增添了很大的装置复杂性。 SNR可分级性:该方法已基本开发成功,对于按优先排列传输 媒体来说,SNR可分级性能使视频质量下降时比较缓慢(质量可分级性),如果基层能避免受到传输误差的影响,那么只要对基层信 号加以解码,就能获得质量衰减缓慢的视频。用来实现质量缓慢衰 减的算法,它基于一种频率(DCT域)可分级性技术。图11中的 两个层以同样的空间清晰度对视频信号加以图编码,11a和图llb 示出了SNR可分级性编码器和解码器可能的实施方法。该方法的 实施,也就是主型MPEG—2的一种简明的扩展,能够获得极佳的 编码效率。 在基层,DCT系数被低级量化和发送,以便在低比特率情况下 来获取适中的图像质量。非量化DCT系数跟来自基层、量化步长 较小的量化系数之间存在差值,而增强层就对这一差值进行编码, 加以发送。在解码器,通过对较低层和较高层比特流进行解码,就 能再现最高质量的视频信号。 利用这一方法,也可能在接收机中获取空间清晰度较低的视频 图像。如果解码器从基层比特流选用最低的N×N DCT系数,就可 用非标准反向DCT系数(尺寸为N×N)来再现空间清断度已降低 了的视频图像。然而,这个最低层已降级的视频易于发生漂移现 象,这取决于编码器和解码器的操作运行。 已开发的时间可分级性方法的目的跟空间可分级性的相类似 —具有一个适用于立体显示功能接收机的分层比特流,立体视频 就能得到支持。以由基层发送出来的、从对面观看到的编码图像为 依据,来预测增强层的立体视频的一个图像(左视图像),这样就 实现了分层工序。 当在ATM,地面广播或者磁记录环境中出现传输或频道误差 时,数据分配的作用在于促进误差隐蔽功能。由于这一做法完全可 以作为任一单层编码方案的后处理和预处理技术采用,它与MPEG —2的标准化工作尚未正式完成,但在MPEG—2DIS文件的信息 附录中,已注明了有关这一做法的资料来源。该算法依赖于DCT 系数的分离,跟SNR可分类性方法相类似,与其它可分级编码方 案相比较,这一算法实施起来较为简单。为了提供误差保护,比特 流中的已编码DCT系数,在带有不同误差的两个层中被分离和发送。

*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,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,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。

参与讨论
登录后参与讨论
推荐文章
最近访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