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); //-->
PIC单片机控制的乙类多媒体功放
大多数跟电脑配套的功放均采用集成电路的形式,音量采用电位器调节,时间长了难免会接触不良,产生讨厌的嗞嗞声,且开机没有延时,开机有较大的冲击声。本功放末级采用分立元件,且为很常见的廉价元件,工作在乙类状态,发热小,音质却很不错,调试也简单,有开机延时和扬声器保护电路,使用按键控制音量、高音和低音,数码管显示音量的大小,从00~99级。由于在电路板布线时花了很多功夫,做好后信噪比很高,把音量开到最大,用耳朵贴近喇叭也感觉不到噪声。
整机由功放板块、显示控制板和按钮板三块电路板组成。
一、功放部分
功放部分由音调+前级电压放大+乙类末级功率放大电路组成,音调部分采用LM1036,去掉了平衡调节,等响度常开。前级为典型的十倍放大电路,由NE5532担当。后级在无信号时,处于乙类状态,当有信号输入时,Q3、Q4的输出以电流的形式分别加到Q5和Q6的基级,避免了交越失真。OP1、OP2和继电器等及其相关元件组成延时和扬声器保护电路,接通电源后,如功入输出端的直流电压小于1.5V左右,则延时约3秒后继电器吸合。
元件选择:
Q1和Q2、Q3和Q4、Q5和Q6、Q7和Q8用万用表挑选一下,β值尽量配对,末级功率管根据自己的情况也可用其它型号替代,本人用的是D7180,变压器功率不小于50W,其它无特殊要求。
调试:
R35和R36先不焊,使扬声器保护电路不工作,U1、U2先不装上,用一只万用表串入电源正极,另一只万用表串入电路输出端与扬声器之间,接通电源,调节VR1和VR2,使电源电流为8mA,扬声器电流为0mA,然后装上U1、U2,焊上R35和R36,接通电源,约3秒后继电器吸合,功放部分调试即告完成。
二、单片机显示控制电路
采用PIC16F73为核心,负责显示、按钮检测和三路模拟量输出。
模拟量输出:
PIC16F73具有两路硬件的PWM输出,程序可反复改写。由于需要三路模拟量,所以只用了PIC16F73的一路PWM,通过外围电路扩展为三路。PWM信号从RC2口输出,经过两级RC低通滤波和一个运放跟随器将PWM信号变为模拟电压信号,送到8选一的模拟转换开关变成三路,每一路由一个电压保持电容和一个电压跟随器组成,当按下按钮时,选中相应的一路,送出设定的电压,这个电压给保持电容充电,当切换到另外一路,由于U2和U3的输入阻抗很高,且保持电容的泄漏电流很小,电容两端的电压可以保持很长时间,同时在没有按键按下时,程序还会每隔10秒对一路保持电容电压刷新一次。
按钮检测:
设有三个按钮,一个用来轮流切换音量、高音和低音控制,另两个分别控制“+”和“-”。开机时先显示“VL”,表示当前控制的是音量,5秒后显示音量的大小(默认值为30),按下选择按钮,显示“tr”,表示高音,按“+”“-”调节高音的大小(默认值为50),5秒后无键按下,自动切换到音量。用“bs”表示低音,使用同上。按钮板上的两个发光二极管起照明作用,方便晚上看清按钮。
程序的编写:
用Salvo嵌入式操作系统+PICC编写,Salvo是一个能在资源很有限的单片机上运行的操作系统,非常适合在PIC单片机上运行,硬件上预留了红外摇控部分,程序未写,读者可根据需要自行添加。
元件选择:
U3和U4不能用LM358等运放代替,否则,保持电容两端电压会不稳定。U5加一个小散热片,R12是模拟地和数字地的连接点,用跳线直接短接。PIC16F73也可用PIC16F876代替,只是价格稍贵一些。
按钮板和显示控制板用8位单排弯针焊在一起,焊装参见图1。
三、组装
显示控制板和功放板之间用10芯的排线连接,功放外壳我用的是市售的成品塑料机壳,尺寸是:265x185x95mm,变压器用了两个25W单18V的变压器,刚好装下。机壳立起来放,三个按钮从顶端伸出来,按起来方便。在两个散热器的后来挖两个长方形的孔,以利散热,可参考图2安装。
*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,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,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。